大豆鼓粒期、成熟期鼓粒期:从豆英内豆粒开始膨大起,直到最大的体积和重量时止。开花后10d内,种子内的干物质积累增加缓慢,之后的7d增加很快,大部分干物质是在这以后大约21d内积累的。鼓粒期约30—40d。鼓粒完成时的种于含水量约90%。
鼓粒期是大豆种子形成的重要时期,此时大豆生育是否正常将决定每英粒数的多少、粒重的高低和种子化学成分。此时干旱或多雨致涝能造成死英、秕粒、粒重下降而严重影响产量。保证种了正常发育要满足两个条件:①植株本身贮藏物质丰富,根系不衰老,叶片的同化作用旺盛;②要有充足的水分供应。
成熟期:叶片受黄脱路,豆粒脱水,呈现品种固有性状,这时种子含水己降至15%以下,直到摇动植株时英内有轻微响声,即为成熟期。
此时应当降低土壤水分,加速种子和植株变干,便于及时收获,同时防止肥水过多造成贪青晚熟,影响及时收获和倒茬。此期天气晴朗干燥可促进成熟且有利于提高品质。
大豆鼓粒成熟期主攻目标大豆进入鼓粒期以后,根、茎、叶等营养器官的生长逐渐停滞,而植株内的物质运转活动活跃,营养器官积累的有机物质和矿质养分不断流向结实器官—豆荚、籽粒,叶片的光合作用仍在继续,是大豆干物质积累最多的时期。这个时期的发育正常与否决定着每荚粒数的多少、百粒重的高低。此时期的主要目标是保荚、增粒、促饱满,管理措施是防止植株倒伏和早衰。
大豆鼓粒成熟期主要管理措施(1)适时叶面喷肥。在鼓粒初期,如果发现有早衰现象,应及时进行叶面喷肥,每亩用300~500克尿素、150克磷酸二氢钾、15克钼酸铵,兑水40~50千克,叶面喷施。
(2)及时灌好鼓粒水。鼓粒成熟期正处于降雨高峰之后,土壤水分往往不足,即农民所说的“秋吊”。鼓粒期是大豆需水最多的时期,此时如果供水不足,会影响植株体内活跃的生命过程,影响根系对土壤养分的吸收利用,造成籽粒小而减产。故应做好鼓粒期的水分管理。
尤其是鼓粒前期,要求土壤含水量要保持在田间持水量的70%左右。如鼓粒前期遇旱,灌鼓粒水则可显著提高粒重和产量,改进大豆品质。鼓粒后期减少土壤水分,促进黄荚早熟,防止早霜危害。
(3)拔除田间大草。经过中耕,大豆行间的杂草还有一定的残存。特别是生育后期,气温高湿度大,行间杂草发育快,生长高大,与大豆争肥争水,必须尽早清除。在杂草种子未成熟前,人工拔除田间杂草。
(4)防治荚粒虫害,如大豆食心虫和豆荚螟等。可以用12%甲维盐虫螨腈悬浮剂防治。
(5)适时适度收获。大豆对收获期要求严格,当豆叶90%脱落,茎和荚全部变黄,荚中子粒与荚壁脱离,用手摇动植株有响声,即为最佳收获期。
(6)建议打一遍增产套餐:
25%吡唑醚菌酯悬浮剂15克+300克/升苯甲丙环唑乳油10克+0.0075%芸苔素内酯水剂10ml+含中微量元素叶面肥25克+12%甲维盐虫螨腈悬浮剂30克。
高温对大豆品质影响在大豆鼓粒期,高温会直接降低大豆籽粒的活力和品质,在33摄氏度左右,发育不正常的籽粒占总数>50%,在38摄氏度左右,发育不正常的籽粒接近100%。低温则会导致干物质积累速率放缓,产量降低。